全新Classique 7225腕錶
系列 ,

1802年,阿伯拉罕–路易·寶璣開始製作一系列共五枚的時計,配備多項旨在提升精準度的裝置,其中尤以結合自然擒縱結構的陀飛輪最為突出。這些作品代表了這位製錶大師在計時精度方面所能提供的最高水準。
如今,為慶祝品牌創立250週年,寶璣特別呈獻Classique 7225腕錶,配備磁力轉軸擺輪和高振頻擒縱裝置(10赫茲)。
卓越性能、精準計時
對精準的極致追求,並非僅憑單一技術,而需要集諸多精妙裝置之大成。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深諳其道。從調整旋轉速度、振頻、擒縱裝置類型等純機械設定,到使用不同材質或潤滑油等,製錶大師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親身進行了多次試驗。
如今,其中不少創新技術已被證實具有決定性作用。事實上,這些重大創新設計已歷經數百年時光的考驗,其中包括於1801年由寶璣申請專利的陀飛輪,其借助芝麻鍊提供恆定動力的方式,時至今日仍應用於Tradition系列的標誌性錶款。
儘管高振頻能帶來更精準的性能,並在時計運轉失靈時迅速復原,但迄今為止只有少數發明能實現此目標。一方面,由於當時的懷錶遵循「始終處於同一位置,幾乎不受劇烈運動干擾」的基本運行原理,因此並不需要高振頻。
其次,十八世紀末可供使用的技術資源還不足以推動這方面的發展,而且還未能滿足達到更高振頻的先決條件(更可靠的擒縱裝置和充足的動力儲備)。因此,市面上第一款高振頻時計,是2008年問世的一款寶璣腕錶。

為追求精準注入全新活力
如今,寶璣已完全掌控腕錶重要零件的生產流程、潤飾、潤滑和品質控制。腕錶的動力和不同系統已非常可靠,動力儲備可長達數天。Classique 7225腕錶延續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的先驅精神,從「高振頻」出發,再挑戰精準計時巔峰。
自2000年代中葉以來,寶璣一直在此領域默默耕耘。2000年11月9日,寶璣為磁力擺輪軸申請專利。此設計秉持大膽無畏的寶璣製錶精神,致力讓機芯不受磁力影響。

磁力擺輪軸如何運行?
寶璣將以往干擾機芯調節裝置順暢運行的磁力轉化,並將其限制於實際用途。其原理為利用兩塊磁鐵產生磁場,以保持樞軸穩定旋動,免受重力影響。
擺輪軸兩側分別設有微型磁鐵,兩者共同發揮作用,在輪軸內部產生強大磁場。系統特地以此造成磁場微妙失衡,令輪軸的一端與其托石保持接觸。當遇到衝擊時,磁性回復力會令輪軸自動居中。
此裝置的性能毋庸置疑:當製錶師致力於消除機芯中的每一個微特斯拉(µT)時,磁性樞軸卻安全地採用兩枚剩磁約為 1.3 特斯拉(13 000 高斯)的微型磁體。其結果是擺軸的振幅穩定性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。
普通輪軸在寶石軸承上轉動,讓擺輪來回擺動。當時計處於四個不同垂直位置(根據錶冠位置界定為垂直左、垂直右、垂直下、垂直上),擺輪軸在孔石內圍繞軸頸側面旋轉時,擺輪自身重量會增加摩擦力,而當時計處於兩個水平位置(錶盤朝上和錶盤朝下)時,摩擦力同樣存在,而擺輪重量也會加劇摩擦。

而在使用磁力擺輪軸的情況下,摩擦力較低,因為圍繞寶石軸承旋轉的始終是輪軸末端,與輪軸側面相比時其接觸面最小,當腕錶處於六個不同位置時,所產生的摩擦力幾乎相同。因此,腕錶在所有六個不同位置的平均走時精準度得以大幅提高。
這在兩百多年的製錶研發歷史中實屬首創,在發佈後即獲一致認可。寶璣在擺輪軸兩端分別設置兩枚具備微型磁鐵的托石,設計出一套動態穩定的系統。這套系統可以自動歸中和校正。寶璣率先將此裝置應用於Classique Chronométrie 7727腕錶,振頻高達10赫茲。這款腕錶隨即於2014年獲頒日內瓦高級鐘錶大獎(GPHG)的最高獎項——金指針(Aiguille d’Or)獎。此腕錶備有白金或玫瑰金款式,現已成為Classique系列的經典之作。

寶璣Classique 7225腕錶:承先啟後,與時俱進
為慶祝品牌創立250週年,寶璣推出了結合磁性樞軸與高頻擒縱系統的新作,其靈感源自1802年至1809年間製作的一枚非凡時計——編號1176。此作品在多方面皆獨具意義。在技術層面,它是首批搭載四分鐘陀飛輪的四枚時計之一,也是製錶大師售出的第五枚陀飛輪錶。此非凡之作亦配備了透過鏈條與錐輪系統實現的恆力擒縱裝置。在歷史層面,它屬於一條非凡的傳承系譜——共五枚四分鐘陀飛輪時計,皆由寶璣位於鐘錶街的工坊售予尊貴客戶。
其中兩枚現藏於耶路撒冷伊斯蘭藝術博物館,與傳奇的「瑪麗・安托瓦內特」懷錶並列;另有兩枚收藏於巴黎寶璣博物館。其餘時計曾由英王喬治三世(1738–1820)及一位奧斯曼王子收藏,另有一枚現存於私人收藏。編號1176的時計曾交付波蘭貴族波托茨基伯爵,現為巴黎寶璣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。
正是這枚傑作啟發了當代的Classique 7225。原作配備恆力陀飛輪,已展現卓越的計時性能;其大膽的錶盤設計設有兩枚小秒針,右側秒針可依需求啟停。如今的Classique 7225延續此精神,搭載磁性樞軸裝置,透過41毫米寶璣金錶殼的藍寶石底蓋可清晰觀賞。


從美學角度而言,Classique 7225腕錶將前代作品的複雜功能與設計元素巧妙結合——採用中央時、分針,6時位置設扇形動力儲備顯示(原型錶款的動力儲備為35小時,新款為60小時),兩個小秒盤則分別位於2時和10時位置。
雙小秒盤的設計極為巧妙,事實上,兩者皆有著相同的精密計時用途。此設計由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發明,早在1809年已於1176懷錶上採用。與原型錶款雙小秒盤設計的區別,則在於兩者不同的計時系統,Classique 7225腕錶配備「飛返」系統,在腕錶重置歸零時,還能繼續計時。
原理非常簡單——設於2時位置的「傳統」小秒針由腕錶動力儲備提供動力,繼續運行。而設於10時位置的另一枚測時小秒針,則能以8時位置的按鈕重置歸零。此附加功能可用於測量中間時間或兩個同時事件的持續時間,正如寶璣於1820年發明的那枚被視為現代計時碼錶起源的時計。
精準度獲官方認證,每日誤差僅+/- 1秒
此設計遵循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的製錶精神——化繁為簡,使用方便,讓配戴者可快速、準確並直觀地讀取正確時間。而在1809年,它還印證著恆動陀飛輪的精準計時優勢。
在2025年問世的新款Classique 7225腕錶採用高振頻和磁力擺輪軸,亦是出於相同目的——寶璣證實,這款時計每天最大誤差僅為+/- 1秒。新款腕錶的磁力擺輪軸,相當於原型懷錶所搭載的陀飛輪。與為慶祝品牌創立250週年而發佈的大部分作品一樣,這款腕錶亦採用寶璣金製作,並搭配全新設計的錶耳,確保配戴更為舒適。錶盤、錶殼,以及錶耳皆飾有「Quai de l’Horloge」鐘錶堤岸機刻雕花圖案。Classique 7225腕錶加入Classique系列現有作品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