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assique 7235腕錶

系列 ,

Breguet Classique 7235

瑞士尊貴製錶品牌寶璣風格的基本準則源自何處?這些準則深深植於寶璣250年輝煌歷史之中,若要追溯單一源頭,可謂一次大膽的嘗試。然而,有一枚腕錶完美地體現了這一切:1794年交付的第五號錶,如今的Classique 7235正向其致上崇高的敬意 。

向寶璣風格的基石致敬

寶璣,不僅是瑞士尊貴製錶品牌的名字,更代表開創品牌的製錶巨匠,反映世代傳承,彰顯前衛製錶技術,亦呼應一眼可辨的出眾風格。著名的「寶璣指針」便是明證。如今,寶璣早已聲名遠揚,超越製錶工作坊的界限,成為一種經常被仿傚的美學風格。對於現代製錶而言,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開創的卓越技術成果,與他締造的經典美學元素同樣重要。Classique 7235腕錶正是為見證這一點而生。

這段歷史有一點需要注意:在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所處的時代,他開創的風格並非「經典」。事實上,以當時的標準而言,可謂徹底破格創新。

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於1775年移居巴黎之時,座鐘、擺鐘和懷錶領域充斥著巴洛克風格美學元素,雖不失精美,卻缺乏統一性和辨識度。文藝復興風格依然隨處可見。

英倫與法式風格各有千秋。瑞士製錶尚未在業界找到穩固的立足之地。然而,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開創了普世的製錶語彙,流露精緻典雅的特色,且清晰易讀,盡顯雋永風範。歷經250年歲月,寶璣仍然是引領高級製錶一路前行的明燈,高級製錶的發展歷程正是最佳例證。

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提倡的錶盤設計方案,體現他的創新技術:整體一致,和諧統一。他在技術與美學領域推動製錶發展,不遺餘力。

他化繁為簡,運用分區確保讀時清晰,採用不同工藝,巧妙運用層次結構。最重要的是,在將近50年職業生涯中,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始終如一地嚴格恪守此準則。

 

CLASSIQUE_7235_cadran
Breguet-no5

於1794年3月14日交付的N°5懷錶,凝聚了那個時代的風格特色。這款非凡時計在當時售予François Jourgnac Saint-Méard——這位文人以文筆細膩著稱,亦是寶璣先生的同代人。

Classique 7235腕錶的靈感源自N°5懷錶,該時計現今由位於巴黎凡登廣場(Place Vendôme)的寶璣博物館珍藏。N°5為一款懷錶,因此Classique 7235腕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復刻作品。腕錶比例經過重新調整,並特別設計專屬機芯,限量發行250枚。 
 

特色錶盤盡顯寶璣風範

錶盤不僅沿用N°5懷錶的各種複雜功能,亦保留其基本佈局:兩枚中央指針,10時30分位置設有動力儲備顯示,2時位置設有月相盈虧顯示,5時位置設有小秒針。寶璣時計配備的複雜功能雖然風格各異,卻始終遵循相同的均衡和諧準則,典雅地呈現於錶盤之上。

位於 V 點與 VI 點之間的小秒針,是對品牌眾多古董腕錶的致敬——在那些作品上,小秒針很少設置在 VI 點位置。簡約與清晰從未排斥過一絲趣味。
 

CLASSIQUE_7235_front

全新錶廠自製機芯

2025年,寶璣為Classique 7235腕錶設計了新款機芯。配備矽質擺輪游絲的502.3.DRL型機芯由此問世。機芯除了搭載各種複雜功能外,亦是一枚自動上鍊機芯。這在現今看來也許微不足道,其實不然:問世於1794年的N°5懷錶,亦搭載自動上鍊機芯。

這在當時可謂技術變革。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是名副其實的「perpetual」自動錶之父,他所設計的「perpetual」自動錶是現今自動上鍊腕錶的鼻祖。1790年,這位製錶巨匠曾提到,他已「研究長達25年」,換言之,早在約1775年,他就在構思該作品。寶璣博物館收藏了目前歷史最為悠久的寶璣1/8/82「perpetual」自動錶,該時計於1782年8月製成,是唯一正式佐證寶璣乃此領域先驅的作品。如今,Classique 7235腕錶向該曠世傑作致以崇高敬意。

搭載的502.3.DRL型機芯極為纖薄。儘管除時、分顯示外,還配備三項附加複雜功能,這款直徑32.4毫米的機芯僅厚3.95毫米,不到4毫米。全因採用了偏心擺輪,機芯才能如此纖薄,為改良腕錶部件結構提供空間,最終令錶殼厚度保持9.9毫米,不超過10毫米,搭配備受收藏家青睞的39毫米直徑,造型更為和諧均衡。錶耳設計與2025年初推出的Souscription腕錶的錶耳如出一轍。 
 

SL_CLASSIQUE_7235_movement

精美潤飾,登峰造極

為紀念品牌創立250週年,寶璣逐步推出突顯精美潤飾的作品。Classique 7235腕錶也不例外。腕錶採用18K寶璣金打造,錶盤亦由相同的珍貴合金製成,並飾有「Quai de l’Horloge」手工機刻雕花圖案,呼應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於巴黎創立品牌之地。動力儲備和小秒針區域,以及整個錶盤邊緣,採用相同的圓形圖案裝飾,令顯示更加清晰可辨。2時位置的月相盈虧顯示精確重現1794年N°5懷錶的原貌,同樣採用寶璣金製作。

與N°5懷錶一樣,Classique 7235腕錶的錶盤經倒角處理,邊緣比中心更纖薄,兩者的厚度雖僅相差0.4毫米,但足以令刻度圈邊緣呈現略微傾斜的視覺效果,令錶圈顯得更纖幼,並微微下沉,確保球面錶鏡完美嵌入錶殼邊緣。寶璣首度以「Quai de l’Horloge」手工機刻雕花圖案代替著名的錢幣紋裝飾錶殼,換言之是以橫向飾紋取代垂直飾紋。

 

SL_CLASSIQUE_7235_finition
CLASSIQUE_7235_CASEBACK

透過Classique 7235腕錶的大型藍寶石水晶錶背,手工機刻雕花機芯的全貌盡收眼底。機刻雕花工藝僅用於寶璣非凡時計,以「杜爾哥地圖」(Turgot plan)重現製錶巨匠於鐘錶堤岸(Quai de l’Horloge)創立的製錶工作坊之地址。

杜爾哥地圖由Michel-Etienne Turgot(請勿與同名法國大臣混淆)委託巴黎繪畫和雕刻學院(Académie de peinture et sculpture réalisateur)成員Louis Bretez繪製,是當時最著名的巴黎地圖。地圖尺寸驚人,表面積達2.49米 x 3.18米,細節無比精確,在其繪製將近三百年後,依然激發我們對「光之城」巴黎的無限想像。 
 

背景

N°5懷錶於1794年3月14日交付,恰逢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人生中的一大轉折期。

自1789年以來,他與鄰近的英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蒸蒸日上。a。結束首次倫敦之行返回巴黎後,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親歷法國大革命爆發。這是他首次突破製錶行業的嚴規戒律,明確表示支持徹底改革體制。然而,時局艱難,尤其對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而言,他很難從主顧處獲得報酬。儘管生意不壞,當時的政治局勢極為緊張。

1793年8月12日,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決定返回瑞士,免遭迫害。因此,N°5懷錶由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一手創製。此懷錶於數月後由1783年加入公司的湯瑪斯.布朗格(Thomas Boulanger)交付。他與居留瑞士的寶璣先生保持密切聯繫,負責寶璣的日常營運。直至1795年5月末,他才返回法國。 
 

Breguet Restauration
btq-hk

規劃您的非凡時刻

於我們的精品店探索寶璣的製錶作品。

訂閱電子通訊

寶璣電子通訊全年為您送上品牌的最新動向,並向您介紹所有全新推出的腕錶。

tourbillon newsletters
Breguet Zurich

於專賣店探索品牌系列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