陀飛輪

當阿伯拉罕-路易•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發明了陀飛輪,他不只提高計時懷表的準確度,更為表壇帶來史上其中一項最精細的鐘表結構。

BREVET DU SEPT MESSIDOR AN IX

1801年6月26日,或是依照當時法國共和曆的IX年獲月7日,阿伯拉罕-路易•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獲官方機構頒授一款嶄新調準裝置的專利權,有效期十年,命名為“陀飛輪”。
阿伯拉罕-路易•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發現到地心吸力乃是鐘表機芯運作規律的大敵,鐘表亦會因處於不同位置而造成調時誤差。為解決此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引力問題,寶璣大師將整個擒縱機構(包括:擺輪與游絲、槓桿與擒縱輪及其他最易受引力影響的組件)鑲嵌在流動的框架上,每分鐘自轉一次。因此,當所有誤差有規律地重覆,就會互相抵消。再者,擺輪軸輪不斷轉換的接觸點亦促使系統流暢運作。
即使後來時計亦有更多可以穩定規律的方法,於1801年寶璣取得專利的陀飛輪,仍然是一項偉大的發明,甚至是寶璣事業生涯中一個傳奇里程碑。此外,由於陀飛輪與天文學及社會科學關係密切,它亦反映了當時前衛的歐洲思想。自此,寶璣便以此為榮耀,並製作愈發優雅的時計,向偉大發明致敬。

第一只陀飛輪

縱然原理精妙,生產過程卻是極致複雜,因此直至1801年的夏天,陀飛輪仍然未能真正投入使用。經過兩個實驗模型(N°169,後來於1809年贈予倫敦鐘表家約翰•阿諾德 (John Arnold);及於1800年製作完成的N°282,後來被寶璣兒子賣去。)第一只陀飛輪於1805年方被量產發售。隨後一年,此發明在1806年9至10月,假巴黎榮軍院廣場(Esplanade des Invalides),於法國工業產品展覽會上向公眾首次展出。陀飛輪調準器是不論縱橫,皆能維持時計精確度,亦是日後不少發明的靈感來源。
即使是史上最重要的鐘表愛好者都無法抗拒它的魅力:著名顧客及收藏家索姆馬里瓦(Sommariva)、康布雷(Belmas)、地區主教貝爾馬斯(Cambrai)、於1808年至1814年收藏多達三只陀飛輪時計的波旁皇族成員(the Bourbons of Spain)或於1814年擁有一只鑲於鎏金銅錐體頂上的大型陀飛輪時計之英國攝政王子(the Prince-Regent of England)。神秘而叫人不解,值得鐘表界專家探討的是,於1805至1823年(寶璣逝世的一年)期間竟只賣出35個陀飛輪,幸而其繼承人亦以傳承陀飛輪精湛技藝為己任,寶璣時計得以屢創新猷。

今日的陀飛輪

寶璣隆重推出全新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-Plat Squelette 5395腕表,此表款配備僅厚3毫米的超薄鏤空陀飛輪機芯。品牌以超級卓越技術和美學成就創舉,彰顯領先製表業界的精湛工藝。

極致輕巧的陀飛輪框架不到0.290克,4赫茲振頻的高能量發條盒提供長達80小時的超長動力儲存,此振頻對一般陀飛輪腕表而言相對較高。這款581型機芯早已為型號5377及5367腕表提供動力。如今,此機芯首次採用完全鏤空的設計,以當代造型演繹源遠流長的技術。金質夾板及表橋經過鏤空處理,讓機械機芯優美的運行姿態展現眼前。製作工序的困難之處在於要盡量鏤空材質,同時保留各個零件的技術性能。選用金質更是挑戰難度之舉,讓製表過程更見複雜艱巨。寶璣秉持專業技術和一絲不苟的態度,確保所選合金變得堅硬,令成品達到理想效果。寶璣為業內少數以此卓越工藝水平處理金質的製表品牌。

Classique Double Tourbillon 5345 Quai de l’Horloge

兩個機械機芯由獨立的發條盒驅動,可以獨立運作。腕表設計非凡卓越,機芯零件以金質製作,就如昔日的複雜功能一樣。此製表傳統盛極一時,如今日漸式微;寶璣致力將之傳續後代,一如品牌特有的精湛工藝。這款腕表彰顯寶璣的非凡工藝,教人讚歎不已,底蓋的鐫刻尤其矚目,刻畫了亞伯拉罕.路易.寶璣先生在巴黎鐘表堤岸(Quai de l'Horloge)開設的工坊。

搭載此項發明的表款

X
+
-
Back to top
點擊按鈕,以啟用或啟用或停用cookies類別。按鈕顏色代表cookies處於啟用(藍色)或停用(灰色)狀態。
Cookies可確保您在瀏覽本網站時獲得最佳體驗。繼續瀏覽,即代表您同意使用cookies。 您可更改設定,以啟用或停用cookies類別。 更多資訊,請參閱我們的私隱政策